攤余成本法的銀行理財是否安全?攤余成本法是不是就意味著保本?
今天央行還是加量不降價,超量續(xù)做了4990億的MLF,低于之前的市場預期,雖然加了2030億的逆回購,但是市場缺的是中長期資金,所以今天債市雖然還是整體小漲,但已經(jīng)明顯不如前幾天的力度了。
本來準備這周末再說這個攤余成本法理財,但是這幾天問的朋友特別多,今天就提前說一下,咱們也說過好幾次,從去年12月底開始,銀行為了應對理財贖回潮,開始大力推攤余成本法的一年期理財,賣的也都不錯。
攤余成本法是說的一種估值方法,正常來說,不管是債券還是股票,每天都有買賣,都有漲跌,都會有個價格,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還有凈值化的銀行理財,就按照這個市場價格來定每天的凈值就行,這就叫做“市值法”,攤余成本法不是這樣,他是按照買的債券持有到期有多少收益,除以剩下的天數(shù),每天加一點,感覺就是每天都在漲,一直漲,他不受這個債券本身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雖然最終到期的收益都差不多,但市值法的產(chǎn)品每天上下漲跌晃悠,攤余成本法產(chǎn)品就是一根斜線往上,持有他的體驗感特別好,不用操心每天漲跌。
以前很多銀行理財、貨幣基金都采取這種估值方式,現(xiàn)在不行了,現(xiàn)在監(jiān)管對于每家銀行攤余成本法產(chǎn)品的規(guī)模限制很嚴格,為啥這么好的產(chǎn)品不讓弄了呢?這就涉及前面的問題,攤余成本法估值是不是保本?是否安全?并不是!
大家看一下我截了一個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的說明,
“攤余成本法估值不等同于保本,基金資產(chǎn)發(fā)生計提減值準備可能導致基金份額凈值下跌”,這句話啥意思呢?啥叫計提減值?攤余成本法是用的債券持有到期的收益來估算,而如果這個債券持有到期沒有兌付怎么辦?市值法不存在這個問題,每天的漲跌都已經(jīng)反應了,一旦有負面消息,馬上就嘩嘩跌,但攤余成本法前面每天都在漲,最后沒兌付,那就意味著你前面的漲都是虛的,都是假的,就得把這塊損失給計提掉,凈值一下子暴跌很多,投資者能受得了?
當然,他也有好處,攤余成本法的投資策略就是加杠桿買入持有到期,所以他必然是一直封閉到期的,這期間如果再出現(xiàn)去年12月那種贖回潮,它不受影響,因為封閉期誰也賣不了,債券跌了他也不受影響,他只要持有到期能兌付就行。
我是專門做基金測評的川三石,感謝您點贊加關注,祝您手里的基金和理財天天漲月月漲一直漲!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