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公司優劣最基本的標準,就是優秀的經營業績,業績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強,業績就越好,企業為股東賺到的錢也就越多。即使是有著良好的前景、優秀的業務、強大的管理,但是如果無法把這些體現在優秀的業績之中,那也是白扯!公司好不好,主要還是看經營業績。只有公司業績長期健康的增長,才能最終推動股價長期增長。業績好不好不光要看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還要看其它企業盈利能力指標。除了營收增長與利潤增長之外,最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標還有:毛利率、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現金流比率。很多人都過度關注營收增長率與凈利潤增長率,甚至完全忽略其它盈利指標,這是錯誤的!有些企業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都在增長,但是毛利率、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經營現金流等指標卻持續下降,這樣的企業并不代表其盈利能力變強,相反,這樣的企業可能實際盈利能力是下降的。所以看企業業績不能單單看營收與利潤增長與否就判斷其盈利能力變強還是變弱,收入與利潤增長固然重要,因為長期沒有收入與利潤增長的企業肯定不是好企業!但是光有收入與利潤增長,而其它盈利指標下滑的企業也不是健康增長的好企業!所以好企業是各項盈利指標都比較理想的,并且是長期比較理想的,短期一兩年的業績什么也證明不了,看這些盈利指標至少要看5~10年以上的連續數據。先說說毛利率與凈利率,順便說說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三項費用等。一: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營業收入,一個公司盈利的基礎就是營業收入,也是分析公司數據的起點(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長期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長期的市場份額增長的速度與占有率。營業收入要看長期幾年的增長情況,不能只看一兩年,這個當然是穩定且增長的為好。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營業收入的時候還要同時觀察主營業務收入,看主營業務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公司是否經營過于多元化,通常具有成長性的公司都是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比較單一的公司。另外還要比較一下營業收入的增長率與營業成本的增長率,通常成本率越來越低最好不過了。一句話概括就是:營業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且成本率逐步下降的,基本上這個營收與成本就是優秀的。再來了解一下營業成本,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時,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營業成本就是直接生產產品或者服務所發生的成本,這里面沒有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毛利潤,這里注意是毛利潤,不是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投資凈收益+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收益),也就是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毛利潤,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 才=營業利潤。這兩個不要弄混了。這個毛利潤÷營業收入×100%就是企業的毛利率。毛利率就是公司單去除產品的直接成本的毛錢收入(沒有去除三項費 和所得稅等其它成本費用)比率,所以稱為毛利率。毛利率當然越高越好,最好是長期增長。毛利率高說明公司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就高,代表消費者愿意付出比同類商品更高的價格,來購買這家公司的產品。或者代表企業生產產品的直接成本很低。具體來講毛利率高有兩大好處,一是在正常情況下同樣的銷售收入所賺的錢更多。二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毛利率高的公司有能力降價促銷,即使降價之后公司還是有利潤可賺。但是毛利率低的公司就沒那么幸運,很低的毛利率本來就是利潤微薄,遇到不景氣的年份降價可能導致虧損,不降價又會導致銷售額下滑,很有可能使公司陷入危機。高毛利率通常代表公司的產品有一定的品牌溢價或者直接生產成本更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行業間的毛利率是沒有可比性的,所以對比觀察毛利率的時候一定要同行業同品類來做對比。有些行業靠著薄利多銷+快銷的模式,雖然毛利率較低,但是存貨周轉率非常高,一樣能賺取超額利潤,所以不同的行業間的毛利率不能一概而論,毛利率這個指標只有在同行業間對比才有意義。同行業同品類的公司間,一定是毛利率高的那一家更有優勢!看企業的毛利率,對比同行業看是否比別人高,對比自己的過去看是否穩定或者逐步提高,可以看出企業盈利能力相對于同行、相對于自己的變化。這是評估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毛利率!總的來說,優秀的公司一定是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并且穩定或者持續提升。但是要注意毛利率只能同行業對比,不同的行業沒有可比性!兩個不同行業,一個毛利率30%,另一個毛利率20%,不一定前者更優秀。但是同行業間,毛利率30%的一定比毛利率20%的更優秀!還需要注意,看毛利率至少要看五年以上的長期平均數以及長期變化趨勢,不能簡單的只看一兩年。二: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100%凈利率也是長期增長越高越好。如果凈利潤增長快于收入增長則凈利率會提升,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在增強,相反則說明公司盈利能力有可能在下降。上面說了毛利率的計算是企業的毛利潤÷營業收入,而凈利潤的計算則是企業的凈利潤÷營業收入。看一下公式就可以看出區別:毛利潤是企業去除直接成本的利潤,毛利率是(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而凈利潤再此基礎之上又進一步計算了企業的“三項費用、營業稅金、資產減值損失、其它收益或者營業外收益和所得稅等等”(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投資凈收益+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收益-所得稅)。正常來說,如果企業沒有大額的資產減值或者大額的其它損益的話,那么重點關注下企業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這三項費用的差距就可以了。如果企業當期有大額的其它項目損益的話,那么就要重點關注分析具體的原因了,看凈利潤的時候要看“扣非后的凈利潤”才更真實。比如企業當期變賣了一部分資產或者收到大額補助,這個是和主營業務無關的,只是當期一時的利潤增加,并不是長期可持續性獲得的利潤。就好比你今年工作的到手利潤是十萬(凈利潤),但是你把自己的汽車賣了15萬元或者買彩票中了15萬,然后你的財報上會寫今年的凈利潤是25萬,實際上賣汽車或者中獎的這部分利潤是短期一時的利潤,不可能每年都發生,所以這部分被稱為非經常性損益。這個時候你應該看扣非后的凈利潤,也就是扣非后凈利潤10萬而已。如果公司沒有這些非經常性損益,也沒有大額的資產減值等,那么在毛利率之后的凈利率變化,主要就是和企業三項費有關。假設毛利率不變,凈利率上升,說明企業三項費占比下降,盈利能力提升。如果凈利率下降,說明企業三項費上升,盈利能力下降。這個也要連續看五年以上,單一的一年沒有太大意義。銷售費用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等。銷售費用是與企業銷售商品活動有關的費用,但不包括商品本身的成本和勞務成本,這兩類成本屬于主營業務成本(營業成本)。管理費,企業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組織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公司經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費、待業保險費、董事會費、咨詢費、審計費、訴訟費、排污費、綠化費、稅金、土地使用費、土地損失補償費、技術轉讓費、技術開發費、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業務招待費,壞賬損失,存貨盤虧、毀損和報廢損失,以及其他管理費用。管理費用中有很多貓膩,最大可操縱的就是“計提”。不過如果這個數字變化不大的話,一般不需要太過在意。財務費一般是指企業的利息支出,企業短期借款利息、長期借款利息、應付票據利息、票據貼現利息、應付債券利息、長期應付引進國外設備款利息等利息的凈支出。匯兌損失,其它的融資等手續費。等等其它財務費用。毛利扣除各項費用和稅之后,剩下來的才是企業的利潤。用凈利潤÷營業收入就是企業的凈利率,毛利率是第一步的盈利能力評估,而凈利率是第二步的盈利能力評估,凈利率的高低直接受毛利率高低的影響,同時又進一步受企業三項費和其它損失與收益的影響。凈利率也是長期增長越高越穩定越好。剛才說到毛利率是公司產品去除直接成本后的毛利收入比率。但是這部分還不能完全說成是公司的利潤,因為毛利只去除了直接成本,接下來還應該去掉三項費用和所得稅等等,剩下的才是公司的凈利潤。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就是凈利率。凈利率也是考核公司管理層管理能力的很好的靜態指標,因為只有管理層管理的好才能逐步降低公司的三項費,從而為公司為股東省出更多的利潤。公司創造利潤有兩種途徑:一是增收,也就是增加收入 增加毛利率。二是節約開支,降低公司三項費用,提高凈利率。所以相同行業相同產品的兩家公司,如果毛利率相同,那么凈利率高的那一家更優秀(管理層的管理能力也更強)!特別是公司凈利率逐年提高的公司,說明公司為股東節省利潤的能力和管理能力逐步加強。巴菲特說:“我們過去的經驗表明,一家經營成本費用高昂的管理層,總是能找到各種各樣增加公司費用開支的辦法。而一家經營成本費用被嚴格控制的公司管理層,即使是其經營成本費用遠遠低于競爭對手,他們仍然會繼續尋找更多降低成本費用的方法。”所以投資者應該盡量去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節儉習慣的公司管理人。巴菲特還說過:“每當我看到某家公司宣布削減成本計劃時,我就知道這家公司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成本與費用。那種想短時間畢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在削減成本上根本不會奏效。一位真正優秀的經理人,不會在早上醒來后說 今天就是我們削減成本的日子,就像他不會在早上醒來決定開始呼吸一樣。節省成本費用應該是融入企業管理人血液的習慣。”所以說三項費用的占比與凈利率的高低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也是衡量企業管理層能力的很好的指標。那些花錢大手大腳的管理層總會想到亂花錢的主意,而那些節儉的管理層總是會想到為企業省錢的辦法。如果凈利潤增長快于營業收入增長則凈利率會提升,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在增強。相反如果凈利潤增長速度慢于營業收入增長則凈利率會下降,需要留意。當然,凈利率這個指標也要至少看連續五年以上,并且與同行業間對比,與自己的過去對比,不同行業間也沒有可比性。總的來說,在觀察營業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的同時,也應該注重企業毛利率與凈利率的變化,毛利率與凈利率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指標只能在同行業間對比,不同行業沒有可比性。另外需要連續看5至10年以上的連續數據,單一的一年也沒有意義。
三: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凈資產)×100%凈資產收益率是評估公司價值非常重要的指標!!!ROE(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凈資產,是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又稱股東權益報酬率,是用公司凈利潤除以凈資產,該指標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股東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綜合性很強,并且適用于所有行業。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比如公司有100萬總資產,但是這總資產并不完全屬于公司的,因為其中還有負債等,而去掉負債之后的凈資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自有資產,也相當于股東們的自有資產,這部分自有資產也稱為凈資產。所以公司的利潤相當于是這部分凈資產所創造的收益,所以就稱為凈資產收益率。該指標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另一種是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報告期凈利潤÷期末凈資產強調年末狀況,是一個靜態指標。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報告期凈利潤÷平均凈資產,強調經營期間凈資產賺取利潤的結果,是一個動態的指標,反應的是企業的凈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所以投資中一般關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美國第四大銀行CEO馬克爾,有著30年的工作經驗,收購兼并過上百家銀行。他在馬里蘭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演講的時候,一位學生問了他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馬克爾先生,如果你收購企業的時候只關注一個指標,那你會選擇哪一個?”馬克爾毫不猶豫的回答:“凈資產收益率”。巴菲特也曾表示,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一家公司經營業績的最佳指標!而不是收入增長率或者利潤增長率。我在之前的文章《股票投資之二:如何挑選好企業》中寫了:我初選企業的時候會把過去連續5~10年平均ROE低于15%的企業全部排除掉,只關注那些長期平均ROE>15%的企業。另外一個我喜歡用這個指標的原因是: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優秀公司ROE都很高,而且是長期一直很高。而平庸的、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則ROE都長期比較低。當然ROE高的公司也有其它方面質地比較差的,但是不可否認,那些非常優秀的公司幾乎全是長期高ROE。所以我說:長期ROE很高的不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長期低ROE的一定不是優秀的公司!所以我會用ROE(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排除掉大部分“不值得耗費精力關注的平庸企業”。對于股東來說每投入100元的凈資產能賺到10元,凈資產收益率為10%,每投入的100元凈資產能賺到20元,凈資產收益率為20%。凈資產收益率越高,代表企業的盈利能力越高。巴菲特說:“我寧愿要一家資本規模1億美元而凈資產收益率15%的小公司,也不愿要一家資本規模5億美元而凈資產收益率5%的大公司。”巴菲特中后期投資的那些公司無一例外的都是長期高凈資產收益率的公司。舉例說明高ROE的好處之一:兩家企業A公司和B公司,雖然都賺取了相同的20萬美元凈利潤,但因為所動用的固定資產規模不同,所以其盈利能力也是不同的,未來的設備再投資(限制性盈余)所需的金額也不同。A公司的凈利潤是20萬美元,用的是100萬美元的凈資產來賺取的,凈資產收益率是20%。未來需要179萬美元的設備更新投入,用以維持競爭力。B公司的凈利潤也是20萬美元,用的是120萬美元的凈資產賺取的,凈資產收益率是16%。未來卻需要214萬美元的設備再投入來維持競爭力。相比之下,A公司與B公司雖然賺取了相同的20萬美元凈利潤,但是兩家企業的限制性盈余不同、未來用以維持競爭力的設備再投入金額不同、凈資產收益率不同,所以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其實也是不同的,自然其內在價值也不會相同!A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更高,所以價值也更高!(為了方便計算,以圖中固定資產代替全部凈資產,下圖節選自任俊杰的《奧馬哈之霧》)
優秀的企業長期發展為股東賺更多的錢,主要是依靠留存收益的復利再投資,很少有企業會把利潤全部分紅,只要公司能夠把收益留存,并且再投入賺取滿意的新增回報,那么企業就不需要分紅或者少分紅,這樣就能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利潤。這點從凈資產收益率中能夠看出其原理與奧秘。再舉例:假設A公司凈資產是10元,凈利潤是2元,那么凈資產收益率為20%。B公司凈資產是20元,凈利潤是2元,那么凈資產收益率為10%。這兩家企業的凈利潤相同,凈資產收益率不同。那么如果兩家企業未來五年將收益全部留存(不分紅),按照目前的凈資產收益率發展,五年后的結果會是什么呢?A公司凈資產10元,凈利潤2元,凈資產收益率20%:第一年凈資產10元+留存收益2元=凈資產12元,按照20%凈資產收益率,12元*20%=2.4元凈利潤。第二年凈資產12元+留存收益2.4元=凈資產14.4元,按照20%凈資產收益率,14.4元*20%=2.88元凈利潤。第三年凈資產14.4元+留存收益2.88元=凈資產17.28元,按照20%凈資產收益率,17.28元*20%=3.46元凈利潤。第四年凈資產17.28元+留存收益3.46元=凈資產20.74元,按照20%凈資產收益率,20.74元*20%=4.15元凈利潤。第五年凈資產20.74元+留存收益4.15元=凈資產24.89元,按照20%凈資產收益率,24.89元*20%=4.97元凈利潤。A公司在接下來的五年一共創造了:2.4+2.88+3.46+4.15+4.97=17.9元凈利潤。B公司凈資產20元,凈利潤2元,凈資產收益率10%:第一年凈資產20元+留存收益2元=凈資產22元,按照10%凈資產收益率,22元*10%=2.2元凈利潤。第二年凈資產22元+留存收益2.2元=凈資產24.2元,按照10%凈資產收益率,24.2元*10%=2.42元凈利潤。第三年凈資產24.2元+留存收益2.42元=凈資產26.6元,按照10%凈資產收益率,26.6元*10%=2.66元凈利潤。第四年凈資產26.6元+留存收益2.66元=凈資產29.3元,按照10%凈資產收益率,29.3元*10%=2.9元凈利潤。第五年凈資產29.3元+留存收益2.9元=凈資產32.2元,按照10%凈資產收益率,32.2元*10%=3.2元凈利潤。B公司接下來的五年一共創造了:2.2+2.42+2.66+2.9+3.2=13.4元凈利潤。A公司與B公司最初都是凈利潤2元,但凈資產收益率不同,得到的結果是:20%凈資產收益率的A公司在接下來的五年共創造了17.9元凈利潤,而10%凈資產收益率的B公司在接下來的五年共創造了13.4元的凈利潤。如果時間進一步拉長,其結果相差的會更大!高ROE的A公司比低ROE的B公司賺的更多!如果期間每年都有一小部分利潤分紅呢?可以確定還是A公司賺的利潤更多。再回頭看看《奧馬哈之霧》那段文字,兩家公司創造同樣利潤所需的凈資產不同,那么可以肯定未來用以維持競爭力的設備再投入金額不同,B公司賺取同樣的利潤所需的凈資產更多,所以未來用以維護更新設備等的“限制性利潤”投入更大,可供股東自由分配的利潤實際更少。從以上例子不難看出,高ROE的公司盈利能力更強!留存收益后為股東創造的新增利潤更多!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也應該連續看長期5~10年以上,短期的一兩年沒有意義。另外這個指標可以衡量任意行業的公司,不像毛利率與凈利率只能與同行對比。根據杜邦分析,可以看出凈資產收益率涉及到企業盈利、運營、負債等各方面。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越具有競爭力,則銷售利潤越高,ROE越高。公司的運營效率越高,則資產周轉率越高,ROE越高。所以,ROE是企業核心盈利能力的體現,也是綜合性非常強的盈利能力指標。(具體杜邦分析不過多解釋,有興趣的自己去研究)還有一點需要說明,計算凈資產收益率是依據企業的凈資產 與 凈利潤。而提高凈資產收益率,一方面可以通過增加凈利潤來實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降低凈資產來實現,比如某些零增長的企業,為了維持高ROE就會加大現金分紅率,就是這個道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家企業利潤零增長或者低于5%增長,那么企業靠大比例的現金分紅也能維持高ROE,但是這種做法顯然不如留存收益創造更多的利潤的企業好。所以說如果企業把收益留存的情況下,還能維持高ROE,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很強。相反,如果企業將收益留存(不分紅),但是卻使ROE逐年下降,說明企業把收益留存不能夠增加滿意的新增回報,這時候企業更好的做法是將利潤分給股東。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也不是沒有缺陷,主要缺陷有幾點:1這個指標用的是企業凈利潤來計算的,有時候企業凈利潤是虛的,財務報表上的凈利潤一方面可能受企業利潤調整甚至是造假而失真。2可能由于企業較低的資金回收能力,應收款多 經營現金流不足,導致被計入的利潤無法兌現,形成壞賬。3凈資產回報率的提高可能是以企業增加杠桿為代價的,一方面是增加債務杠桿,另一方面會限制企業未來的融資能力,影響企業發展。總的來說就是:使用ROE這個指標的時候,要注意企業的凈利潤正常真實并且是扣非后的凈利潤。還要看其凈利潤中的經營現金流的含量。另外還要注意企業是不是過度的使用融資負債杠桿才使ROE提高的。說到這里,就引出了下面的兩個指標:“總資產收益率ROA”和“凈利潤現金流比率”,一個是完善了ROE對于負債因素的考量不足,另一個是完善了ROE對于利潤現金流含量的考量不足。四: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總資產)×100%。大多數時候我在考慮ROE的時候會同步的查看一下ROA總資產收益率,因為有些公司的負債高因素會使ROE虛高,但是結合ROE+ROA同步觀察則會適當避免這一問題。凈資產收益率考慮的是企業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只考慮了企業的凈資產,而沒有考慮企業的負債。但是總資產收益率考慮的是企業凈利潤與總資產的比率(總資產=凈資產+總負債)。總資產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又一個非常有用的比率。是另一個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在考核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情況時,投資者往往關注與投入資產相關的利潤實現效果,并經常看每股收益及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來進行判斷。實際上,總資產收益率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指標。總資產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競爭實力和發展能力,也是決定公司是否應舉債經營的重要依據。總資產收益率與凈資產收益率一起分析,可以根據兩者的差距來說明公司經營的風險程度。也可以彌補凈資產收益率對于企業負債因素考慮的不足。所以分析ROE的時候還應該同步分析ROA!因為即使是兩家 相同凈資產 相同ROE的公司,其ROE的質量也是不一樣的!用ROA舉例說明ROE背后的質量:兩家公司A和B的凈資產都是100萬A公司的總資產是150萬(凈資產100萬+總負債50萬=總資產150萬)。B公司的總資產是300萬(凈資產100萬+總負債200萬=總資產300萬)。那么這兩家公司雖然都是100萬凈資產,都是20%ROE。但是公司A賺取20%ROE所運用的總資產規模是150萬。公司B賺取20%ROE所運用的總資產規模是300萬。兩家公司的盈利所動用的資產規模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需要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來輔助分析ROE,那就是總資產收益率ROA(ROA=凈利潤÷總資產)。計算得出A公司的ROA為13.3%,計算得出B公司的ROA為6.6%,兩家公司看ROE盈利能力差不多,但是看ROA則差距很大,A公司比B公司盈利能力更強。即使是相同凈資產、相同ROE的兩家公司,其ROE的質量也可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凈資產收益率的高低只能是以凈資產來考慮的。但沒有從公司的整體資產管理盈利能力來分析,沒有考慮到公司長期管理整體資產的盈利能力(總資產包括:凈資產+負債,負債在手里也是錢,也算資產,但是要看公司有沒有很好的利用這筆資產),凈資產收益率高而總資產收益率低的公司假如在公司還了全部負債以后,那么它的凈資產收益率可能是很低的,所以分析公司贏利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的時候,要從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兩方面來共同分析!高的凈資產收益率肯定是個好現象,但是同時也不要被高凈資產收益率蒙蔽了雙眼,也要考慮到公司的負債和總資產收益率。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總資產收益率ROA這個指標不能跨行業對比,不同行業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比如食品飲料行業的總資產收益率可能是10%以上,但是銀行 保險等天生高杠桿的行業總資產收益率可能僅僅1%。所以這個指標的對比要在同行業間對比,和自己的歷史數據對比。ROA這個指標是作為輔助ROE的很好的指標!五:凈利潤現金流比率:當經營性現金流≥凈利潤的時候,或者與凈利潤相差不大的時候,才能認為凈利潤是可靠的,含金量高的。否則凈利潤有可能失真!企業日常經營的現金流入 — 經營現金流出=經營現金流量凈額,也就是“經營性現金流”。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會拿過去5~10年的經營性現金流與同期5~10年的凈利潤去對比,如果經營現金流的總和大于凈利潤總和,我就會認為這家企業的現金流比較健康,反之我則認為這家企業利潤含金量較低。很多人喜歡看企業的凈利潤增長率,但是其實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增長率更為真實可靠。因為凈利潤其實有時候是虛的,而這個經營性現金流就是可以用作考量凈利潤含金量的一個非常好的指標!另外凈利潤這個指標很容易人為的調節,但是經營現金流這個指標則很難造假(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相比凈利潤確實可靠很多)。所以我很注重經營現金流這個指標!很多優秀的企業經營性現金流是與凈利潤相差無幾或者大于凈利潤的。如果一家我看好的優秀企業今年的凈利潤增速不理想,但是只要經營現金流增速理想,我就不會擔心。長期經營性現金流很差的企業我基本都會排除掉!運用經營現金流與凈利潤做對比可以很好的考量凈利潤的含金量與真實性。這個也就彌補了前面提到的“計算ROE時的凈利潤可能由于企業較低的資金回收能力,應收款多 經營現金流不足,導致被計入的利潤無法兌現,形成壞賬”的這個缺點。當然,這個指標也不能單單的看一年,應該看長期連續的數字。有些企業可能短期一年的經營現金流不理想,但是長期五年以上的經營現金流與凈利潤差不多,不能因此而判斷其不好。但是如果一家企業連續多年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低于凈利潤,那就要當心了!要么企業回收現金的能力很差,未來容易出現壞賬。要么企業有財務造假的可能。以上分兩篇說完了企業盈利能力的五大指標:毛利率、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ROE、總資產收益率ROA、凈利潤現金流比率。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