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朋友老李在高原部隊干了16年,一級上士滿期。在經過一番思考比較后,雖然轉業的退伍費比復員少了將近一百萬,仍然果斷選擇了轉業安置。
據這個朋友說,他們單位里,和他一樣選擇轉業的同年兵還有很多,大多數人選擇了轉業安置工作,只有少數選擇了復員。
而在前幾年,當完16年兵的四級軍士長,選擇復員要退伍費的人居多,退伍復員費差不多有一百四五十萬,選擇轉業的人相對較少。
短短幾年時間,選擇轉業安置的人數就明顯上升,已經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據他和戰友們交流了解,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原因。
一、轉業安置雖然工資收入不高,但工作穩定
近年來,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數節節高升,很多看似普通的崗位,都出現一崗難求的局面。
尤其疫情這三年,體制內工作的優越性越加凸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感受,還是體制內的鐵飯碗更牢靠。
雖然一個月只有幾千塊的收入,有些小地方也就三四千塊,好點的地方可能萬把塊出頭,看起來不高,但好在穩定。
很多小地方雖然工資收入不高,但物價水平也同樣不高,一個月幾千塊的收入,維持日常生活還是綽綽有余的,生活也能過得比較滋潤了。
二、轉業安置到體制內,工作體面,受人尊敬
轉業安置到體制內工作,哪怕就是個普通辦事人員,說起來也是感覺高大上,走到哪里都不掉價。
在體制內工作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受人尊敬,無論是家人還是親戚,或者是外面的朋友同學熟人,態度上明顯不一樣。
如果換成復員拿復員費,哪怕有個一百來萬的存款,但顯然是享受不到這種尊敬的,畢竟沒有身份加持,一百來萬的身價沒什么特別的。
三、轉業安置回老家,辦事方便
大多數人轉業安置都是回老家,在一個熟悉的城市或縣城里,在體制內工作,或多或少有些人脈和資源,給家人或親戚朋友辦點小事還是非常方便的。
如果選擇復員就不一樣了,哪怕手里有點復員費,但由于自身沒有什么資源,不能為別人提供什么價值,想辦點事就可能難上加難了。
四、轉業安置退休后有保障,長遠看更劃算
轉業安置到體制內工作,每月繳納的養老保險是相當高的,單位交大頭,自己只用交小部分。到退休年齡后,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相當可觀。
如果換成復員自謀職業,一旦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很可能就是以社會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購買養老保險,以后養老保險金差了一大截。
五、退伍復員費雖然較多,但貨幣貶值快,沒有投資渠道,也沒有長期保障
很多人不再選擇復員的重要原因,就是現在退伍費的價值越來越低了。
一百多萬,看起來不少,但卻又干不了什么事情,也沒有什么投資渠道。
投資創業風險太大,對長期在部隊封閉管理的大多數退伍軍人來說,顯然不大合適,已經有很多人投資失敗,復員費打了水漂血本無歸了,這方面的教訓大家都耳熟能詳,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了。
現在也不像以前,拿退伍費隨便買套房子,過幾年資產就增值甚至翻倍了。現在買房的風險也很大,說不定就高位站崗了。而且很多房價高的地方,一百多萬也買不到一套滿意的房子了。
其他能投資的渠道也少的可憐,如果只是把復員費存進銀行,那是眼睜睜看著貶值縮水,更不劃算了。
所以,很多人就覺得,與其拿著一筆一百多萬的退伍費,不知道干啥,還不如要個穩定的工作,同時也有幾十萬的轉業費,也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了。
相信每個選擇轉業的軍士,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綜合比較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當然,選擇復員的軍士,也都有自己的考慮。每個人情況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時代和社會在不斷動態發展,誰也說不準以后會怎樣,只有順應趨勢作出選擇。
更多精彩原創,請關注家國大愛公眾號。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