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現象,相信大家應該都看到了,現在結婚率越來越低,離婚率卻越來越高。在目前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中,年輕人對于結婚的欲望越來越低,結婚的年齡也越來越晚。而且收入越高的城市顯示結婚的欲望越低。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來深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內容較長,如果你當下沒有時間看完,可以先收藏一下,有時間了再慢慢消化。
前不久,民政局針對當前的結婚率和離婚率情況發布了一項報告,該報告顯示,2023年到2023年七年間,我國結婚登記對數從最高點的1327萬對數下滑到813萬對,同比下滑了38.7%,而離婚率卻從低點的278萬對攀升到373萬對,整整上升了34.1%。該數據表明離婚率逐年增高,而結婚率卻逐年走低。這是為什么呢?
2023年到2023年四年間,我國結婚率從高點的千分之九降低到千分之六點六。該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晚結婚甚至是不結婚。這是為什么呢?我分析有五點原因:
第一,適婚人數的總量在減少
當前適婚人群的年齡主要分布在25-30歲,而從近三十年的人口出生率來看,我國新出生的人口數量在逐年下降,1991年的總出生人口不足2300萬,而1998年的總出生人口已不足2000萬。而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卻逐年顯現。根據近期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破2億,并且在未來的三十年中,老年人口比例會逐年遞增。這些數據最終都會導致我國適婚人口的結婚比例下降。
第二,結婚成本過高
結婚所涉及的開支成本太高了,高房價、高消費、高彩禮費用、低薪資等因素,讓本就沒多少儲蓄的年輕人“望婚興嘆”。一想到結婚要買房、買車、給彩禮,尋思算一下,少則幾十萬,多則需要上百萬,實在是結不起。
第三,當代婚姻觀念的轉變
當代婚姻觀念的轉變導致了結婚率下降。過去生活條件艱苦,為了彼此有照應,需要兩個人組織成家庭來共同經營生活。而現在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表示單身狀態感覺更好。據權威機構調查,60%以上的受訪女性表示婚姻不是必選項,不結婚也能夠過得很好。另外,近45%的受訪女性擔心因為結婚而會影響自身的生活質量。如今婚姻觀念改變,崇尚單身自由的人越來越多,結婚率自然越來越低。
第四,婚姻恐懼癥
當你身邊離婚率越來越高,當你發現身邊已婚人士每天愁眉苦臉,當你發現婚姻就是愛情墳墓的時候,你還有勇氣去結婚嗎?當結婚之后,愛情被生活擊碎,金錢成為矛盾的核心,當戀愛的激情褪去的剎那間,你是否敢直面慘淡的婚姻呢?沒有孩子的婚姻還略顯生動,當孩子出生之后,一系列的矛盾會接踵而來,現實的問題會迎面沖擊,你是否會抗拒這樣的人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于婚姻從原本的希冀轉變為如今的恐懼,婚姻恐懼癥讓結婚變得謹慎,讓結婚率逐年降低。
第五,沒有遇到合適的人
當代年輕人的收入在逐年增加,眼界也在逐年放寬,對于異性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很多未婚女性表示,感覺自己的單身生活狀態很好,對于結婚的訴求不強烈,大部分的精力主要投入到工作中和個人成長中,對于另一半隨緣。如果不能夠尋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男性,還不如單身好。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結婚率逐年下降也是正常。
伴隨著結婚率的逐年下降,離婚率卻逐年上漲。當代年輕人對于離婚的態度越來越隨意,一言不合就離婚的現象比比皆是。2023年1月版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明確要求離婚夫妻在離婚之前要履行“離婚冷靜期”義務,在冷靜期內,對于離婚的決定進一步慎重考慮,離婚不是兒戲,不能夠率性而為。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離婚率逐年增高呢?我分析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婚內出軌
夫妻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忠實、互相關愛。但是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互聯網技術的發達,婚內出軌的現象越來越多。導致婚內出軌的原因包括三點:第一是從眾心理作祟。遇人不淑,交友不慎,都會導致思想受到影響,最終引發出軌行為;第二是虛榮心作祟。男性出軌率較高,當男性略有成就,小有財產的時候,尋找更多的性伴侶成為了一種炫耀的資本,“家里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成為了某些男性成功的標準;第三是欲望不滿足。在婚姻中無法實現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可以通過出軌來滿足。
第二,性格不合
據民政局權威數據顯示,性格不合是導致離婚率逐年增加的罪魁禍首,80%的離婚理由皆為性格不合。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國民的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對于婚姻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傳統的夫妻性格磨合的“七年之癢”做法越來越被否定。性格不合就離婚,追求自我幸福的說法,在夫妻間廣為流傳。如今離婚案例中,年輕人很多,年紀大的人也不少。許多叔叔阿姨在子女成家立業之后,選擇和對方分開,去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
第三,家暴
“一次家暴等于無數次家暴”,因為“家暴”導致的離婚人數不在少數。什么原因導致“家暴”行為發生的呢?據有關研究說明,家暴者的內心大多數缺乏安全感。從小的成長環境導致施暴者認為武力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當施暴者首次通過暴力行為解決問題而未受到嚴厲懲罰時,施暴者將會形成循環心理,多次施暴。過去女性在面臨“家暴”時,一般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以沉默或者反抗應對“家暴”行為,而現在女性在面臨“家暴”時,直接報警并提出離婚,對男方的施暴行為“0容忍”。
第四,婚姻觀念轉變
過去的婚姻維系,一方面靠雙方思想觀念。“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觀念在老一輩人的心里深深印刻。當夫妻關系出現危機時候,雙方考慮的側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如何緩解問題,在不斷的處理中磨合彼此的性格和思想。另外一方面靠社會輿論。在老一輩生活的時代,離婚是很丟人的事情。除非到萬不得已,輕易不會離婚。而如今,隨著社會文化環境的轉變,隨著女性經濟和思想愈發獨立,夫妻雙方一旦出現沖突和矛盾,雙方首先想到的是“換”,而不是如何去“修”。
除了以上結婚率降低、離婚率提升以外,我還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越發達的地區結婚率越低,而西部欠發達的地區結婚率普遍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第一,發達地區的適齡人群素質高且經濟壓力大
在一線大城市,年齡超過三十多歲而不結婚的人很多。導致這些“單身貴族”不結婚的原因主要分為兩點:首先,發達地區的適婚人群文化素質普遍偏高,受教育程度較高。當這些人的眼界和思維拓寬之后,便逐步會發現婚姻不是必需品,如果沒有尋求到合適的伴侶,單身的生活將會更加適合大城市的節奏。其次,發達地區的適婚人群經濟壓力較大。在沒有足夠的物質經濟保障時,對于婚姻的成本是恐懼的。買房、買車、彩禮、生活開支、子女撫養費用、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開支,讓這些大城市適齡人群對婚姻前景和婚姻生活充滿了擔憂。
第二,欠發達地區的適齡人群思想傳統且要求較低
在西部欠發達地區,許多傳統思想仍舊影響著一代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成家才能立業”等思想已經在適婚人群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了。當生活壓力及早的逼迫年輕人踏入社會時,結婚則成為了第一要務。因此在欠發達地區,結婚的年齡普遍較小,結婚的人群受教育程度較淺。在落后地區,對于子女的培養重視度遠不如一線大城市居民,“生孩子養得活”的思維促使適婚人群及早的生育子女。導致欠發達地區的結婚率和生育率都偏高。
現如今結婚率降低和離婚率增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數據的背后是人心的浮躁和誘惑的增多。如果結婚之前能夠明白結婚的意義,慎重地去組織家庭,那么是不是意味著離婚率會下降?如果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單純的局限在金錢收入上,那會不會意味著結婚率會升高?
但是,這些如果只是如果,時代的變革腳步不會停止,未來的婚戀觀也會不斷地調整。我不反對那些離婚去尋找幸福的人,我也不反對不結婚去迎接自由的人。我尊重面對婚姻的所有態度和行為,我也欣賞敢于大聲對婚姻強權說“不”的這幫人。
但是造成這些現狀最主要的因素,保德全個人認為有三點,你看看我分析得對不對。
第一,房價太高了
房產是婚姻的保障,沒有房產連丈母娘這關都過不去。而近二十年的房價飛漲,讓結婚雙方的父母掏光了家底甚至需要舉債才能夠付得起首付。如果能夠針對目前的房價進行控制,針對于適婚年齡的群體進行額外的政策照顧。那會不會使得結婚率逐年增高呢?我想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保障之上勢必是愛情的升華,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第二,習氣太壞了
多少已婚的女性因為“毒雞湯”而走向了離婚之路,多少已婚的男性因為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對夫妻忠實度漠然無視。如今各大APP平臺在崇尚輿論自由的同時,也亂象叢生,戴著貼心人士的偽裝,干著斂財的買賣。
社會風氣的好壞直接影響國民的婚姻質量,所以整治這些亂象,積極的傳播“正能量”,是否能夠進一步促進婚姻的美滿呢?
第三,搬走“三座大山”
目前阻礙結婚生子的三座大山分別是:房產、教育和養老。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逐漸顯化,未來年輕人的經濟壓力也會不斷提高。是否能夠進一步地降低子女的教育成本,減少子女學習的“內卷”問題呢?是否能夠讓未來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終”,通過社會養老體系的運轉為當代年輕人承擔養老的壓力呢?這些問題政府已經聽到了我們的呼吁,也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并且采取了行動。
從今年年初的房地產整改措施發布,要求三年內完成房地產的良性運轉。再到今年7月份的“雙減政策”落地,取消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允許資本逐利教育機構發展,并提出“5+2”政策,在降低家長的教育成本同時,進一步保證學生的教育質量。最后到養老基金入股投資博取更高收益率、“長護險”、養老體系搭建等一系列政策的推進。都能夠看到國家為民解決問題的決心。我也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我國的結婚率和離婚率一定能夠保持在合理范圍內,一定能夠樹立積極的社會價值觀念,一定能夠保障婚姻的幸福度,一定能夠讓愛充滿人間!#離婚##結婚##婚姻##婚姻與家庭#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